以下内容来源于平时网络收集,版权归原始网络提供者:
本人QQ空间(http://user.qzone.qq.com/264144671/)和 本店淘宝店(http://aluosat.*.com/p/rd53 ... 3874113849.4.GqMtI0)中也有部分收集,可以去看看。
PS:各位网友手中有什么好的资料,请跟帖:
----------------------------------------------------------------------------------------------------
推荐原因:
本资料的计算公式有助于在远程接收时,计算天线架设高度 和 判断天线安装高度是否可以收到信号,很实用!!
超短波和微波的传播视距 :
极限直视距离
超短波特别是微波,频率很高,波长很短,它的地表面波衰减很快,因此不能依靠地表面波作较远距离的传播。超短波特别是微波,主要是由空间波来传播的。简单地说,空间波是在空间范围内沿直线方向传播的波。显然,由于地球的曲率使空间波传播存在一个极限直视距离Rmax 。在最远直视距离之内的区域,习惯上称为照明区;极限直视距离Rmax 以外的区域,则称为阴影区。不言而语,利用超短波、微波进行通信时,接收点应落在发射天线极限直视距离Rmax 内。受地球曲率半径的影响,极限直视距离Rmax 和发射天线与接收天线的高度HT 与HR 间的关系为:
Rmax (距离)=3.57{ √HT (m) +√HR (m) } (km)
考虑到大气层对电波的折射作用,极限直视距离应修正为:
Rmax (距离)= 4.12 { √HT(m) +√HR (m) } (km)
由于电磁波的频率远低于光波的频率,电波传播的有效直视距离Re 约为极限直视距离Rmax的70% ,即Re = 0.7 Rmax 。
例如,HT 与HR 分别为49 m 和1.7 m,则有效直视距离为Re = 24 km。
电波在平面地上的传播特征
由发射天线直接射到接收点的电波称为直射波;发射天线发出的指向地面的电波,被地面反射而到达接收点的电波称为反射波。显然,接收点的信号应该是直射波和反射波的合成。电波的合成不会象1 + 1 = 2 那样简单地代数相加,合成结果会随着直射波和反射波间的波程差的不同而不同。波程差为半个波长的奇数倍时,直射波和反射波信号相加,合成为最大;波程差为一个波长的倍数时,直射波和反射波信号相减,合成为最小。可见,地面反射的存在,使得信号强度的空间分布变得相当复杂。
实际测量指出:在一定的距离Ri 之内,信号强度随距离或天线高度的增加都会作起伏变化;
在一定的距离Ri 之外,随距离的增加或天线高度的减少,信号强度将单调下降。理论计算给出了这个Ri 和天线高度HT 与HR 的关系式:
Ri = (4 HT HR )/ l , l 是波长。
不言而喻,Ri 必须小于极限直视距离Rmax。
电波的多径传播:
在超短波、微波波段,电波在传播过程中还会遇到障碍物(例如楼房、高大建筑物或山丘等)对电波产生反射。因此,到达接收天线的还有多种反射波(广义地说,地面反射波也应包括在内),这种现象叫为多径传播。
由于多径传输,使得信号场强的空间分布变得相当复杂,波动很大,有的地方信号场强增强,有的地方信号场强减弱;也由于多径传输的影响,还会使电波的极化方向发生变化。另外,不同的障碍物对电波的反射能力也不同。例如:钢筋水泥建筑物对超短波、微波的反射能力比砖墙强。我们应尽量克服多径传输效应的负面影响,这也正是在通信质量要求较高的通信网中,人们常常采用空间分集技术或极化分集技术的缘由。
电波的绕射传播:
在传播途径中遇到大障碍物时,电波会绕过障碍物向前传播,这种现象叫做电波的绕射。超短波、微波的频率较高,波长短,绕射能力弱,在高大建筑物后面信号强度小,形成所谓的“阴影区”。
信号质量受到影响的程度,不仅和建筑物的高度有关,和接收天线与建筑物之间的距离有关,还和频率有关。例如有一个建筑物,其高度为10 米,在建筑物后面距离200 米处,接收的信号质量几乎不受影响,但在100 米处,接收信号场强比无建筑物时明显减弱。注意,诚如上面所说过的那样,减弱程度还与信号频率有关,对于216 ~ 223 兆赫的射频信号,接收信号场强比无建筑物时低16dB,对于670 兆赫的射频信号,接收信号场强比无建筑物时低20dB 。如果建筑物高度增加到50 米时,则在距建筑物1000 米以内,接收信号的场强都将受到影响而减弱。
也就是说:
频率越高、建筑物越高、接收天线与建筑物越近,信号强度与通信质量受影响程度越大;
相反,频率越低,建筑物越矮、接收天线与建筑物越远,影响越小。
因此,选择基站场地以及架设天线时,一定要考虑到绕射传播可能产生的各种不利影响,注意到对绕射传播起影响的各种因素。
连接天线和发射机输出端(或接收机输入端)的电缆称为传输线或馈线。传输线的主要任务是有效地传输信号能量,因此,它应能将发射机发出的信号功率以最小的损耗传送到发射天线的输入端,或将天线接收到的信号以最小的损耗传送到接收机输入端,同时它本身不应拾取或产生杂散干扰信号,这样,就要求传输线必须屏蔽。
顺便指出,当传输线的物理长度等于或大于所传送信号的波长时,传输线又叫做长线。
传输线的种类
超短波段的传输线一般有两种:平行双线传输线和同轴电缆传输线;微波波段的传输线有同轴电缆传输线、波导和微带。平行双线传输线由两根平行的导线组成它是对称式或平衡式的传输线,这种馈线损耗大,不能用于UHF 频段。同轴电缆传输线的两根导线分别为芯线和屏蔽铜网,因铜网接地,两根导体对地不对称,因此叫做不对称式或不平衡式传输线。同轴电缆工作频率范围宽,损耗小,对静电耦合有一定的屏蔽作用,但对磁场的干扰却无能为力。使用时切忌与有强电流的线路并行走向,也不能靠近低频信号线路。
传输线的特性阻抗
无限长传输线上各处的电压与电流的比值定义为传输线的特性阻抗,用Z0 表示。同轴电缆的特性阻抗的计算公式为
Z。=〔60/√εr〕×Log ( D/d ) [ 欧]。
式中:
D 为同轴电缆外导体铜网内径;
d 为同轴电缆芯线外径;
εr 为导体间绝缘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
通常Z0 = 50 欧,也有Z0 = 75 欧的。
由上式不难看出,馈线特性阻抗只与导体直径D 和d 以及导体间介质的介电常数εr 有关,而与馈线长短、工作频率以及馈线终端所接负载阻抗无关。
馈线的衰减系数
信号在馈线里传输,除有导体的电阻性损耗外,还有绝缘材料的介质损耗。这两种损耗随馈线长度的增加和工作频率的提高而增加。因此,应合理布局尽量缩短馈线长度。
单位长度产生的损耗的大小用衰减系数β 表示,其单位为dB / m(分贝/米),电缆技术说明书上的单位大都用dB / 100 m(分贝/百米) 。
设输入到馈线的功率为P1 ,从长度为L( m )的馈线输出的功率为P2 ,传输损耗TL 可表示为:
TL = 10 × Lg ( P1 /P2 ) ( dB )
衰减系数为
β = TL/ L ( dB / m )
例如, NOKIA 7 / 8 英寸低耗电缆, 900MHz 时衰减系数为β= 4.1 dB / 100 m ,也可写成β=3 dB / 73 m ,
也就是说, 频率为900MHz 的信号功率,每经过73 m 长的这种电缆时,功率要少一半。
而普通的非低耗电缆,例如, SYV-9-50-1, 900MHz 时衰减系数为β = 20.1 dB / 100 m,也可写成β=3 dB / 15 m ,
也就是说, 频率为900MHz 的信号功率,每经过15 m 长的这种电缆时,功率就要少一半!
扫码下方或搜索关注公众号“卫星参数网”,独家内幕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