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知识!细说智能网络机顶盒的编年史!
浏览:1765 发布日期:2017-09-08

单纯说机顶盒编年史的话其实要从1990年开始,这个时候的电视机顶盒也被叫做第一代电视机顶盒也就是模拟电视机顶盒,直至2005年一直在服役,其称霸了家庭客厅15年,不过由于内容的单向性以及清晰度不高,同时也随着CRT电视退出历史舞台而更替成为第二代机顶盒——数字电视机顶盒出现了。虽然数字电视机顶盒在清晰度上有了非常大的改变,不过无论是第一代还是第二代机顶盒内容的单向性依旧未能满足用户。但是第二代电视机顶盒依旧有着非常大的市场,其承载了广电电视直播的主要途径,直到今天一直仍然在服役。


上面提到了无论是第一代还是第二代机顶盒内容的单向性依旧未能满足用户,因此才有了本篇文章的主角——智能网络机顶盒。


2005年-2007年-2011年:智能网络机顶盒诞生


cxz网络机顶盒从2005年开始兴起,又称为OTT盒子,OTT不但提供无月租免费视频观看,而且可以实现点播服务,此时的网络机顶盒仅仅能够实现联网看点播的功能,直到2007年,晶晨解决了解码的问题,网络机顶盒才加入了本地播放功能,不过解码能力一般,也正从此时开始,网络机顶盒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来继续加强网络点播功能,二来基于本地解码播放形成硬盘播放器,本地解码功能继续得到加强。随后2011年Android TV平台的进驻使得网络机顶盒行业得到质的飞跃,OTT行业从“伪双向”变成了全双向,Android TV平台从根本上解决了开放性问题,网络机顶盒从此跨入智能网络机顶盒时代,盒子行业进入高速繁荣发展时期。

 

2011年-2015年:32位处理系统


起初的智能网络机顶盒其实也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强大,32位单核处理器、Android 1.6版本更像是一个试水产品,各种兼容性和软件的缺失,而且厂商缺乏相关产品的开发经验,系统优化并不完善,使得用户体验并不友好;从2011年到2015年间,随着处理器从32位单核到双核到四核再到8核,内存从512MB到1GB,硬件性能趋于完善,Android版本从1.6到4.2,软件越来越成熟,此时智能网络机顶盒行业更多的是靠堆砌硬件来竞争,门槛低,因此杂牌军异军突起,应用服务在线服务变得混乱。

 

2011年-2015年:较大影响的两大盒子政策


在此期间,广电总局与智能网络机顶盒之间发生了两次较大的“较量”:为了进一步规范互联网电视服务秩序,2011年10月28日广电总局颁发了181号文件,从很大程度上为行业树立了规范,不过在贯彻落实上显得“不温不火”,直到2014年广电总局进行的一次重申中,真正显示了一次“铁腕”手段,许多智能网络机顶盒品牌受到整治,同时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以及用户对市场选择的导向性,一大批山寨产品开始消失在市场上。2015年11月6日,广电总局为了管理电视盒子市场的混乱,推出行规首批屏蔽81个非法应用,这对于“内容为王”的互联网厂商推出的盒子的打击无疑是釜底抽薪。


2015年:64位处理系统


作为盒子行业的另一个转折点,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处理器开始步入64位时代,装机代表作为RK3368,Android版本也开始进入64位Android5.1,2016年开始全面64位处理器时代,此时晶晨、海思、瑞芯微等芯片原厂也相继推出64位处理器,Android版本开始进入6.0,甚至是7.0版本,双倍的数据流处理速度让硬件不再局限智能盒子发展,而且1GB甚至是2GB双通道内存盒子比比皆是,伴随处理器升级的还有HDMI版本也从1.4a开始向着2.0版本过渡,高达18Gbps的传输带宽让家庭影院也能开启巨幕体验。

细说智能网络机顶盒的编年史


2016年至今:4K超高清时代到来


当智能网络机顶盒发展来到2016年,硬件、内容都趋于稳定的时候,盒子之间的竞争开始转向应用服务、解码性能、系统UI、特色功能的竞争,各具特色的盒子品牌市场格局基本形成,诸如本地解码强的有海美迪、开博尔,这两家将Android平台得到开放性与蓝光解码相融合从而带来智能硬盘播放器(前面提到网络机顶盒朝着两个方向发展,这也可以看作是本地解码功能继续得到加强在Android平台下的“变异”),结合了互联网的便捷和出色的本地解码性能,给影视发烧友带来极致体验;YunOS系盒子代表有天猫魔盒,依托于YunOS丰富的资源广受欢迎,还有懂电视的盒子有创维盒子、内容丰富的有华为荣耀盒子/小米盒子等等。同年,2016年下半年超高清蓝光开始“侵蚀”智能网络机顶盒领域,新上市的智能网络机顶盒基本搭载“4K HDR、HDMI 2.0版本”等热门元素,为客厅影音娱乐提供极致体验。

扫码下方或搜索关注公众号“卫星参数网”,独家内幕新闻!

卫星参数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