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发布,其中指出要加强公共文化投入,整合公共文化资源,加快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构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促进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为此,十三五期间,湖北将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丰富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创新文化管理体制。
其中,在丰富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方面,规划指出,继续实施好农村智能广播村村响、广播电视直播卫星
户户通、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工程。
【评】当前,政府改革已经进入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的结构性改革阶段,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就是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利益和公共需求,在此基础上形成政府治理的制度安排。努力实现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的政府转型,既是落实以人为本、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障,又是在宏观调控中推进改革,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举措。
文化公共服务事业是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方面,它与经营性文化产业相对应,主要为全社会提供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它涵盖了文学艺术、广播电视、电影、出版、报刊、互联网、博物馆等诸多文化领域。在文化公共服务的体系中,广播电视作为覆盖广、影响大的传播载体,承担着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时传递到千家万户的责任和义务,对于构建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以“均等化”为原则、以满足公众需求和知情权为核心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是广播电视的时代命题。
建立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长效机制需要制度保障,不仅需要党委的统一领导、各级政府的支持,而且需要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具体实施和其他部门的配合,建立一套健全稳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具体来说,要把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和公共服务建设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部署,纳入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纳入扶贫攻坚计划和干部考核的内容,形成制度保障和长效机制。
总之,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是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方面,是文化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和谐发展的重要标志。
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建立长效机制。渠道覆盖是满足公众公共服务需求的前提,均等化、普适性的内容供给是公共服务的实质,建立公正、合理的评估机制是衡量公共服务的重要举措,最终还是要在法律法规、资金保障和制度建设等方面保障公共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扫码下方或搜索关注公众号“卫星参数网”,独家内幕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