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打造卫星网 中国科技不容错过的8件大事
浏览:1415 发布日期:2016-03-09


  目前有超过800万委内瑞拉人使用2008年发射入轨的委内瑞拉通信卫星一号(简称“委星一号”)提供的各项服务。
  据拉美社2月28日报道,委内瑞拉国家通信公司发表的公报称,这是委内瑞拉使用的第一项用于在偏远地区通过互联网、电话和电视传输数据的卫星技术。
  迄今为止已经安装了超过9000多个“委星一号”地面接收天线,其中将近90%为教育、医疗、安全、国防等重要领域发展提供了便利,而且也为40多个最偏远村镇提供了语音和数据服务。与中国政府合作的“委星一号”已经成为委内瑞拉技术独立和主权的象征。
  
  
  资料图:在委内瑞拉中部瓜里科州的埃尔松布雷罗,中方工作人员经过“委内瑞拉卫星一号”(“委星一号”)通信卫星地面主站天线区。
  作为委内瑞拉拥有的第一颗通信卫星,“委星一号”的运营权于2009年正式交付委内瑞拉。玻利瓦尔航天局同时启动,负责协调卫星的运行,并组成了由千余名专家组成的团队。
  这颗卫星还为拉美一体化作出贡献,在2010年海地地震期间也发挥了作用。
  此外,委内瑞拉还拥有另外一颗“弗朗西斯科·米兰达”遥感卫星。该卫星于2012年9月发射,是该国拥有的第一颗遥感卫星,配备了便于地图绘制的高分辨率和宽覆盖相机。
  在中国帮助下,委内瑞拉还拥有一颗名为“苏克雷”的遥感二号卫星,这也是委内瑞拉拥有的第3颗用于推进城市规划和医疗卫生、能源、安全及粮食生产等领域技术发展的卫星。
  2016中国科技有何亮点 揭不容错过的八件大事
科技创新是第一动力。2016年中国科技看什么?带您提前了解今年中国科技不容错过的8件大事。
  
  
  “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在总装测试中(资料照片)
事件1:4月发射太空中的临时实验室“实践十号”
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总体部抓总研制的我国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实践十号”已运抵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计划4月发射。
  “这颗卫星将成为专门用于微重力科学和生命科学的实验平台,为我国空间微重力研究提供新的技术手段。”卫星副总设计师李春华说。
  “实践十号”长啥样?像弹头!主要采用化学电池。
  “实践十号”干啥用?这个临时太空实验室将利用太空中微重力等特殊环境,在为期15天的飞行中完成微重力流体物理、微重力燃烧、空间材料科学、空间辐射效应、重力生物效应、空间生物技术六大领域19项实验。
  “实践十号”能回家么?当然!它是一颗返回式卫星,返回舱将把实验样品带回地球。
  
  
  事件2:中国航天60周年
今年是中国航天创建60周年。
  全国政协委员、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原党委书记梁小虹在2009年全国两会上提交了关于设立中国航天日的提案,得到数十名两院院士联名支持。提案提交以来,得到高度重视,国家有关部门认真研究、积极推进。
  “中国航天日对展示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推动我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有利于向全民普及科学知识,促进崇尚科学、崇尚创新、崇尚探索的社会风气的形成。”梁小虹说。
  此外,60周年纪念大会、中国航天60年大事评选、中国航天助力“一带一路”发展论坛……精彩活动正在准备中。
  
  
  事件3:长征火箭“三代同堂”齐登场
中国人期盼已久的大火箭2016年要首秀啦!
今年,新一代大、中型和固体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长征七号、长征十一号火箭将先后亮相,“老前辈”长征二号丙火箭以及步入“青壮年”的长征三号甲系列、长征二号F火箭也将集体登场。
  “长征五号火箭已完成首飞前的‘实战演练’,长征七号火箭正在总装。‘两兄弟’分别预计于今年9月份和6月份首飞。”梁小虹说。今年该院所有在研、在役的6个型号火箭预计将执行14次发射任务,可谓“三代同堂”齐登场。这在我国航天史上尚属首次。
  
  
  事件4:天宫二号、神舟十一号下半年发射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宣布:今年年中至明年上半年,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任务,验证未来空间站关键技术。目前天宫二号已完成总装,各系统正在紧张备战。
  今年第三季度发射天宫二号。神舟十一号飞船将乘载两名航天员,与天宫二号完成对接,并在太空驻留30天。今年的载人航天任务将进入应用发展新阶段,在天宫二号上进行多项实验。
  在完成和神舟十一号飞船的交会对接和空间科学实验后,天宫二号还将在2017年上半年验证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对接和资源补给技术。
  按照计划,我国将于2020年左右实施空间站的建造,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将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事件5:量子“魅力”大爆发
量子是什么?它来自拉丁语quantum,意为“有多少”,代表“相当数量的某物质”。在物理学中,指一个不可分割的基本个体。
  量子科学家的本领在于,可以对量子纠缠进行某种意义的“控制”,甚至异地“控制”。这种“控制”,能帮助不是科幻作家的你不敢想的很多事。比如,超级计算和加密通讯。
  今年的量子好戏就要上演了——
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已完成载荷、平台产品研制,正在对发射星集成测试;量子通信“京沪干线”已完成1554公里主干线光缆勘查和改造,将进行二期现场实施建设……由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团队担纲的两大量子项目进展顺利,将于今年建设完成。
  “如果这两件事都做成了,意味着一个天地一体化的量子通信网络雏形形成,验证了技术上的可行性。”潘建伟说。
  
  
  事件6:C919将翱翔蓝天
中国人的大飞机终于要展翅高飞了。“我肯定愿意第一个坐这个飞机。”全国政协委员、大型客机项目总设计师吴光辉说。
  为什么取名C919?C是中国China的首字母,也是中国商飞COMAC的首字母。第一个9指天长地久,19代表我国首型大型客机最大载客量为190座。吴光辉曾透露,“C919”之后未来的型号也可能命名为C929,表示最大载客量将为290座。
  巧了,已有AirBus和Boeing,C919跻身国际大型客机市场,预示未来ABC三足鼎立?
  
  
  事件8: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开眼”
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一个“大窝凼”里,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预计9月竣工,开始探索宇宙深处的奥秘。
  高分卫星是“天眼”观地,射电望远镜是“巨眼”观天。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副台长郑晓年表示,FAST突破了射电望远镜的百米极限,它拥有30个足球场大的接收面积,与号称“地面最大的机器”的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相比,灵敏度提高约10倍。它将在未来20至30年保持世界一流设备的地位。
  对科学家们来说,FAST具有极其重大的科学意义。它将可能搜寻到更多的奇异天体,用来观测脉冲星,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化、暗物质暗能量、星系与银河系的演化等等,甚至可以搜索星际通讯信号,开展对地外文明的探索。

扫码下方或搜索关注公众号“卫星参数网”,独家内幕新闻!

卫星参数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