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对外航天发射
浏览:1046 发布日期:2015-11-21

中国航天,从这里走向世界
——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对外航天发射纪实
■张晓霞 王玉磊 金家锁 解放军报记者 邹维荣
    “10,9,8……3,2,1,点火!”2015年11月21日0时07分,随着01指挥员一声令下,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直刺苍穹,成功将“老挝一号”通信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轨道,结束了老挝无卫星的历史,也开启了中国向东盟国家整星出口通信卫星的崭新篇章,对进一步扩大“一带一路”战略影响力,进一步密切中国与老挝两党两国关系,进一步开拓中国航天国际市场、强化航天大国地位等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这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自1985年宣布进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市场,30年来完成的第30次国际商业卫星发射。30载栉风沐雨,30载砥砺歌行,西昌航天进军国际商业发射市场的铿锵步伐,恰是一幅中国航天走向世界的壮美画卷。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邹维荣 摄)
    箭起西昌,中国力量令世界震撼
    1970年,在首颗中国人造卫星遨游寰宇,东方红乐曲声震九州的光环下,西昌航天发射场破土动工,开始孕育中国航天人更大的雄心壮志——走向世界!
    1984年4月8日,中国首颗试验通信卫星在年轻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点火发射,预示着中国具备了分享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这个商业卫星发射市场最大蛋糕的能力。西昌航天人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开始大步踏出国门:
    1984年11月1日,正式以“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名义对外开放。
      1985年10月26日,正式宣布进入国际卫星发射服务市场,承揽国际卫星发射服务业务。
      1986年,欧美国家相继出现火箭发射事故,国际卫星用户开始向中国伸出橄榄枝。
      1988年到1989年,相继拿下了澳大利亚通信卫星和亚洲1号等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合同。
      ……
    订单有了,但对初出茅庐、羽翼未丰的西昌航天来说,用“中国箭”发射“外国星”又谈何容易,当务之急是只有一年半时间来新建一座符合条件的发射工位。当时,70多岁的美国航天专家、大名鼎鼎的大力神火箭总体设计师史密斯在考察新工位建设时傲慢的丢下一句话:“一年半修起来?我不相信。”质疑声中,西昌航天人仅用14个月时间就建成了堪称“亚洲第一塔”的新工位,而建造同等规模的发射塔美国要19个月,法国要29个月。当他再次来考察,面对基地创造的世界航天奇迹,竖起了大拇指,连声说:“过去是我低估了中国人在这方面的能力。” 这就是中国力量,西昌航天的伟力,不畏任何艰险、不惧任何挑战,令世界震撼。
      1990年4月7日21时30分,全世界的目光都集聚在西昌这个中国最年轻的发射场,随着喷薄而出的熊熊烈焰,中国承揽的首颗商业卫星“亚洲一号”精确入轨,成功打破了美国、法国在国际商业发射领域的垄断地位,不仅标志中国成为世界第三、亚洲第一个步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的国家,更标志着中国航天坚实地朝着走向世界的目标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
  
    进退从容,中国精神令世界感动
    西昌航天在世界舞台“首秀”的巨大成功,为中国赢得了更多的商业卫星发射订单,中国航天“走出去”进入一段蜜月期,但人类探索宇宙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甚至要付出惨痛的代价。
      1993年8月2日,美国大力神火箭起飞2分钟后爆炸。
      1994年12月1日,欧洲一枚阿里安火箭升空后坠入大西洋。
      ……
    上世纪90年代,由于技术缺陷加上元器件质量问题,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市场刚刚崭露头角的西昌航天,同样有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
      1992年12月21日,“澳星-B2”发射47秒后星爆箭飞。
      1995年1月26日,“亚太2号”起飞50秒后星箭爆炸。
      1996年2月15日,“国际708A”升空21秒后星箭撞山。
      失败的阴霾笼罩在西昌发射场上空,国际用户们纷纷对中国航天的发射能力产生了质疑,不少合同被中止或暂缓,甚至国内也出现了“长城奇耻、国人心寒”的声音。
      是消沉还是奋起?是进还是退?西昌航天人的回答一致而坚决:奋勇前行,绝不后退!
    “质量问题不‘归零’,市场份额将‘归零’”,为摆脱困境,西昌航天人叫响“颗颗螺钉连着航天业,小小按钮维系民族尊严”的口号,狠抓质量建设,先后创造出“吊装一次入瓶”、“开塔一次到位”、“蒙眼摸阀”等绝活。
      因为有过曲折才始终保持清醒,因为渴望成功才格外重视质量。痛定思痛的西昌航天1997年至1998年,连续成功发射“马步海”“亚太2R”“中卫1号”“鑫诺1号”等国际商业卫星,驱散了头顶的阴霾,让中国航天的“龙头”又抬了起来。西昌航天人所展现的中国精神,向世界再次证明了我们的自信和能力,捍卫了中国航天的尊严和信誉,赢得“东方休斯顿”美誉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走向世界的步伐也更加蹄急步稳。
  
    风鹏正举,中国梦想令世界瞩目
    中国航天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市场日益发展壮大,让美国等西方强国感到了不安和威胁,他们开始鼓吹“中国威胁论”,对中国航天实施全面无死角的封锁,美国制造的卫星、航天器或采用美国部件的卫星及航天器都被禁止运往中国,哪怕一颗螺丝钉也不行!
    1999年至2005年,中国航天的国际市场一片沉寂,只有攻破谬论,才能彻底扭转不利局面。历史的重任又一次落到了西昌航天人的肩上。
      2005年4月12日,成功发射“亚太6号”卫星,开拓承揽发射非美国制作卫星的新市场。
      2007年5月14日,成功发射“尼日利亚1号”卫星,执行中国首次整星整箭出口的发射任务。
      ……
    2005年至2015年的10年间,西昌航天人在商业卫星发射上取得了8战全胜的骄人战绩。由此,中国航天市场进一步拓展到欧洲、亚洲、南美洲等国家和地区,中国商业发射承揽方式进一步拓展为整星出口、整星交付、搭载发射等多种方式并存,特别是近年推出的包括卫星、发射、地面、培训、保险、融资等在内的“一站式服务”方式,已成功帮助尼日利亚、委内瑞拉、巴基斯坦、玻利维亚、老挝等国圆了自己的“航天梦”。
      西昌航天用行动向世界庄严宣示:中国航天的崛起是和平利用太空的崛起,中国航天的发展是共享共赢的发展。中国梦想令世界瞩目,商业订单也纷至踏来,预计到2020年中国航天占世界商业卫星发射市场的份额将达到15%。
      “航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会迈得更大、更远。”这是习主席对每一个航天人的希冀。
      当前,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承担起了同时建设管理两个发射场的重任,西昌发射场作为中国对外开放最早、承揽外星发射次数最多、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发射场,年发射能力已达15次以上,创造了自1997年以来60余次航天发射连战连捷的世界航天发射记录。文昌发射场建成后将实现中国航天运载能力由10吨级到20吨级的重大跃升,具备发射我国大质量极轨卫星、大吨位空间站、月球探测器和深空探测卫星等航天器的能力,一只航天雏鸟在祖国的南海之滨振翅欲飞。届时,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将形成沿海和内陆相结合、高低纬度相结合、各种射向范围相结合的发射新格局,中国国际商业卫星发射也将开启新的辉煌篇章。
  

扫码下方或搜索关注公众号“卫星参数网”,独家内幕新闻!

卫星参数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