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都没信号,别提看电视了。”安徽省舒城县廖冲村处大别山东脉,四面环山,有线电视缆线难以深入,此前多年,村民韦法云一直为电视没信号发愁。
从平原到山地,从城市到农村,从人口密集区到稀疏的散户,有线电视普及面临着“最后一公里”的困扰。
“十二五”期间,安徽省启动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从50户以上聚居地往20户以下推进,以有线电视、直播卫星相结合的方式,多措并举解决偏远地带的“盲村”难题。
9月初,在廖冲村采访时,记者发现许多农化屋顶挂着一种奇怪的设备——半人高的铁杆仿佛农具耙子,周围错综复杂缠着麻绳般的电线,一刮风便摇摇欲坠。
这是过去居民私设的电视接收器。因处于山地,村民居住分散,有线电视电缆难以深入。为了看电视,许多村民选择花200多元买一套接收器,这种设备提供的信号差,遇到刮风下雨屏幕上尽是雪花点子,很多频道收不到。
近年来,舒城县因地制宜,为村民安装统一且质量过关的直播微型设备,其中包括机顶盒、天线、高频头、加密卡,整套设备价格在300元以上,老百姓不用掏一分钱。韦法云家能收到50多个频道,曾经私设的卫星接收器成了家里的摆设。
安徽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公共服务处处长张虹介绍,采用有线互联网方式建设的村,农民群众可收看30套以上电视节目、收听到数套广播节目;对于偏远的山区,则采用直播卫星接收方式,村民群众可收到47套高清晰电视节目、收听到60套广播节目。这个数字远远高于国家规定的8套电视节目和4套广播节目的建设标准。
好政策百姓有目共睹,“村村通”工程自列入省民生工程以来,群众满意度位列全省第二,2011年、2012年、2013年更是连续三年群众满意度位列全省33项民生工程第一。
2008年至2013年,安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使30404个20户以上自然村通上有线电视,完成25072个20户以下已通电自然村的建设任务。下一步,安徽将从“村村通”过渡到“户户通”。
老朋友:点击页面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新朋友:长按二维码关注“广播电视信息”。
扫码下方或搜索关注公众号“卫星参数网”,独家内幕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