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中星九号一代机、二代机、三代机那点事儿
浏览:22736 发布日期:2015-01-03

提起中星九号卫星,卫视发烧友都非常熟悉,即使不是卫视爱好者,也都知道或看到过小锅接收的众多国内节目,或者“村村通”、“户户通”之类的说法。的确,中星九号卫星可以说是国内最容易接收的卫星,因为它覆盖面广,功率强大,似乎没必要再拿出来讨论。其实不然,在这颗卫星上共存着多套重复节目、接收机竟然要用到一代、二代、三代机,甚至以后还可能有第四代的卫星接收机,可见之复杂和有其原因。还有就是其接收参数表,纵观国内各大卫视网站、论坛,甚至包括国外几个权威的全球卫视参数网站,竟然没有一个是完全正确和完整的节目表,官方也从未公布过相关参数。一代、二代、三代机之间有什么区别与联系,接收上有哪些注意的地方等等,这些都是本文所要讨论的。  
中国直播卫星的话题真是说来话长,直播节目是从国家推广“村村通”工程开始的。早在原鑫诺一号卫星上,在其Ku波段上就率先开通了所谓的“村村通直播工程”,简称CBTV,利用两个转发器转发国内22套节目,此为一期工程;二期工程又加入了2个转发器,共有国内44套电视和44套广播节目。但后来只剩下2个转发器的20套节目,其它两个转发器加新开的1个转发器则用于境外平台节目的传送。当然鑫诺一号已不复存在,CBTV国内平台也早已消失,CBTV的境外平台则转至亚太6号卫星上传送。
 
鑫诺一号虽然功率强劲,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直播卫星,鑫诺二号才是真正的直播卫星设计,在2006年10月29日虽然发射成功了,但后来由于无法正常使用而最终宣告失败,使得中国卫星直播到户的计划不得不再次推后。中星九号是鑫诺二号的备份卫星,并未采用鑫诺二号用的国内东方红四号平台,而是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直接向法国泰雷兹阿莱尼亚宇航公司订购的一颗广播电视直播卫星,采用与鑫诺二号相同的星载容量,卫星装载22个Ku转发器,功率为10700瓦,设计寿命15年,是一颗大功率、高可靠、长寿命的广播电视直播卫星。
 
2008年6月9日,中星9号广播电视直播卫星成功发射升空,卫星于6月20日成功定点于东经92.2度。经过卫星各项在轨测试,7月8日通过广电总局的验收,并于7月中旬开始正式提供直播到户的卫星电视服务。首先开通4个左旋转发器用于一期村村通直播工程,采用我国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BS-S技术标准,免费传送中央及国内上星省级47套电视节目和47套广播节目,打开了中国直播卫星的崭新局面。
 
由于是免费传送中央及各省台节目,没有地域限制且很小天线就可接收,对于收费的有线电视来说造成了很大的冲击。虽然一期村村通工程定位于偏远地区收不到有线的地方,但大家知道,卫星最大的好处是大面积的覆盖,由于监管不利加之有利可图,除了正版机器外,市场上又出现了大量廉价的山寨中九接收机,使得原本正常的市场变得更加混乱,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所谓的正版二代村村通加密机型。
 
二代中九机器与之前的一代机同样采用了ABS-S标准,最大的不同是需要插卡才能收看,以遏制一代山寨机的泛滥。二代节目与一代基本相同,新开了三个转发器传送,在推行二代机的同时,对一代信号进行空中升级,达到只有正版机才能正常收看而山寨机无法收看的目的,但众所周知山寨机也推出了自动升级型随之升级。虽然二代机采用了加密信号,但收看节目仍然是免费的,虽然无D版机出现,但仍可在全国各地照样流通,于是中九三代机又粉墨登场了。
 
三代机是在二代机加密插卡收看的基础上,增加了定位功能和地面接收功能。所谓的定位功能是利用本地中国移动的基站,确定收看位置,而一旦离开了当初报开的地方则机器锁定无法收看,这一想法显然从根本上解决机器在全国通用的问题,至少定位了城乡的不同,在城市不能使用从而避免了对有线电视的冲击,并且增加了原央视3、5、6、8等原收费的节目,可看性大为增加。但针对定位问题,目前又出现了更多的新东西,这些已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无论是一代、二代和三代中九机,不管是其加密也好清流也罢,其实都是真正的惠民工程,实际收看都是免费的,并且器材都是有政府补贴有些甚至是免费下发的。定点于东经92.2度的中星九号是一颗大功率卫星,落地场强很高,从官方的最新场强图可见(图1),全国有效覆盖范围内都不低于49dBW,这样地面接收终端就可以用很小的天线接收到直播卫星的信号,中心场强更高达58dBW,可以用更小的天线接收。


除此之外还采用了圆极化的接收方式,加之用固定的10750本振圆极化高频头,接收上非常容易。中星九号星载22个转发器,其中18个36MHz带宽和4个54MHz带宽Ku频段转发器直播服务,具体转发器安排如图2所示。
图中的编号为1A、2A、1B、2B等四个就是54MHz带宽的,其它18个为常规36MHz带宽。最初的一代机接收的信号是采用3A、4A、5A、6A四个L极化转发器传送,后来为了抵制山寨机,而采用了4A、9B、10B三个不同极化的转发器传送,这样致使早期单极化高频头及单极化的平板天线失去作用,在三个转器中压缩原四个转发器的节目,图像质量是会下降的。目前一代机仍可以接收46套电视和14广播节目。

 
二代信号由于虽然仍采用了国内的ABS-S标准,但由于应用了NDS加密方式,所以必须另开转发器,二代机的加密信号最初开了三个转发器,同样使用了左右旋双极化方式,后由于三代机的出现,增加了央视3568等精彩的节目,节目扩容导致新的转发器开通使用,几经调整变为现在的5个转发器,即5A、6A、6B、7B、8B两个左旋三个右旋,每个转发大约负载12套电视节目,其中二代机可以接收51套电视节目和27套广播节目,三代机可以收到58套电视和44套广播节目,如果特殊地区开户,可以收到62套电视和50套广播节目,各代机种所用转发器及节目数量参见附表2。

 
从附表2可以看出,二代机和三代机是共用5个转发器,大部分节目也是复用共享的,这是经过大量的实际接收得出的结论,从理论上说也是正确的。因为三代机只是在二代机的基础上增加了定位和地面波功能,而卫星信号这块是相同的,都采用ABS-S编码、NDS加密,所以它们完全可以共用而不必再新开转发器而浪费资源(其实中九上还有很多转发器闲置,这也是一种无形的浪费)。但为什么二代机与三代机甚至同是三代机,接收到的节目也不相同呢,后面我们会给出答案的。
 


这样中星九号卫星上就并存着一、二、三机所接收的信号,由于一代机是免费信号所以只能独立传送,二三代机则共用信号传输,但在国内甚至国外权威的卫视参数相关网站上,竟然没有一个完全正确的节目参数表,要么节目不完整,要么就是转发器所对应的节目是错误的,尤其是二三代机共用的这5个转发器频率,标识更是混乱,大部分网站只标识了一组频率节目是二三代共用的,其它都是二、三代各自独立。其实从每一份节目单的标识上很容易看出有问题的,二代机或三代机的节目都不全面。
 
中九一、二、三机的菜单都基本相同,因为它们都遵循着村村通或户户通的白皮书标准而制造,图3是三种机器在一起的图片,显然下面两台插卡的是二三代机。其实笔者不仅是一名卫视爱好者,也是一个中九迷,见证了从前鑫诺一号村村通节目开播至转星的始末,以及中九直播星的所有历程,当然这些机器、卡片接收也都亲身经历过。当年的CBTV平台的境内境外部分节目令人至今记忆犹新,而现今的中星九号三代节目大集合,更是令人向往,改高频头、平板接收、移动接收等等似乎就在昨天。

图中的编号为1A、2A、1B、2B等四个就是54MHz带宽的,其它18个为常规36MHz带宽。最初的一代机接收的信号是采用3A、4A、5A、6A四个L极化转发器传送,后来为了抵制山寨机,而采用了4A、9B、10B三个不同极化的转发器传送,这样致使早期单极化高频头及单极化的平板天线失去作用,在三个转器中压缩原四个转发器的节目,图像质量是会下降的。目前一代机仍可以接收46套电视和14广播节目。

二代信号由于虽然仍采用了国内的ABS-S标准,但由于应用了NDS加密方式,所以必须另开转发器,二代机的加密信号最初开了三个转发器,同样使用了左右旋双极化方式,后由于三代机的出现,增加了央视3568等精彩的节目,节目扩容导致新的转发器开通使用,几经调整变为现在的5个转发器,即5A、6A、6B、7B、8B两个左旋三个右旋,每个转发大约负载12套电视节目,其中二代机可以接收51套电视节目和27套广播节目,三代机可以收到58套电视和44套广播节目,如果特殊地区开户,可以收到62套电视和50套广播节目,各代机种所用转发器及节目数量参见附表2。
 
从附表2可以看出,二代机和三代机是共用5个转发器,大部分节目也是复用共享的,这是经过大量的实际接收得出的结论,从理论上说也是正确的。因为三代机只是在二代机的基础上增加了定位和地面波功能,而卫星信号这块是相同的,都采用ABS-S编码、NDS加密,所以它们完全可以共用而不必再新开转发器而浪费资源(其实中九上还有很多转发器闲置,这也是一种无形的浪费)。但为什么二代机与三代机甚至同是三代机,接收到的节目也不相同呢,后面我们会给出答案的。
 
这样中星九号卫星上就并存着一、二、三机所接收的信号,由于一代机是免费信号所以只能独立传送,二三代机则共用信号传输,但在国内甚至国外权威的卫视参数相关网站上,竟然没有一个完全正确的节目参数表,要么节目不完整,要么就是转发器所对应的节目是错误的,尤其是二三代机共用的这5个转发器频率,标识更是混乱,大部分网站只标识了一组频率节目是二三代共用的,其它都是二、三代各自独立。其实从每一份节目单的标识上很容易看出有问题的,二代机或三代机的节目都不全面。
 
中九一、二、三机的菜单都基本相同,因为它们都遵循着村村通或户户通的白皮书标准而制造,图3是三种机器在一起的图片,显然下面两台插卡的是二三代机。其实笔者不仅是一名卫视爱好者,也是一个中九迷,见证了从前鑫诺一号村村通节目开播至转星的始末,以及中九直播星的所有历程,当然这些机器、卡片接收也都亲身经历过。当年的CBTV平台的境内境外部分节目令人至今记忆犹新,而现今的中星九号三代节目大集合,更是令人向往,改高频头、平板接收、移动接收等等似乎就在昨天。

扫码下方或搜索关注公众号“卫星参数网”,独家内幕新闻!

卫星参数网公众号